衡阳师范学院:“非遗+体育”,构建育人新范式

风雨训练馆现场

非遗传承人李炳洪现场教学
(通讯员 赵国淋 王俊云 李建 曹骁)4月1日晚,衡阳师范学院风雨训练馆内鼓点铿锵,广东醒狮鹤山狮艺传承人李炳洪正手持狮头,向百余名师生现场示范南派醒狮“喜、怒、哀、乐”的表演技法。
“见青必喜,见红必惊,这是鹤山狮艺的核心表演逻辑。”教学过程中,李炳洪围绕鹤山狮艺展开讲解,指导学生演练“三拜狮礼”“十八路鼓法”等传统程式,分解醒狮腾、挪、闪、跃等动作要领。学生分组练习时,李炳洪逐一纠正狮头操控、步伐配合等技术细节。现场互动频繁,掌声不断。
此外,课程特别设置“非遗思政”板块。课堂中,李炳洪结合鹤山狮艺在抗日战争时期“以狮鼓传递情报”的历史故事,讲述非遗技艺中蕴含的家国情怀,引导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国民教育体系,有利于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扎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衡阳师范学院体育科学学院教师邱海洪表示。
“过去觉得舞狮只是民俗表演,学习后才体会到每个动作都有文化寓意。” 参与学生董安琪说。据多名参与课程的学生反映,通过系统性学习,不仅掌握了传统技艺,对非遗保护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自2023年起,衡阳师范学院将“舞龙舞狮”项目纳入大学体育课程,构建了“理论授课—技能实训—成果展演”的“大体育、新形态”创新教学模式。此次邀请非遗传承人李炳进行现场授课,正是深化教学改革的举措之一,更是对“以体育人、以文化人”的一次实践探索。目前,该体育课程已覆盖全校16个学院,累计培训学生超4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