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师范学院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2023年度)

编辑:张凌宇   时间:2024-01-08 点击:

一、学位点总体概况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衡阳师范学院体育科学学院创建于1975年,是湖南省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体育专业院系之一,现有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2个一本专业,在读学生1200余人。拥有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湖南省精品课程1门(田径)、湖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排球)、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足球、羽毛球、篮球、运动生理学)4门、省级优秀教研室1个(田径教研室)、湖南省高校高水平足球运动队建设基地1个、校级特色学科1个(体育学),2019年湖南省对外体育技术援助工作优秀训练基地。

现有专任教师6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教授7人,副教授22人,博士17人(含在读)。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湖南省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湖南省体育科学学会常务理事1人,湖南省单项协会理事3人,湖南省优秀体育教师1人,湖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6人。

体育硕士学位点立足“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师范大学”的办学定位,设立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竞赛组织三个培养方向。分别聚焦新时代学校体育改革与青少年健康发展、致力于高水平运动员培养和科学化训练体系建设、服务体育赛事运营管理和体育产业发展,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深度融合。

研究生招生情况

2023年报考本学位点共128人,上线人数26人,最终录取人数为21人。生源涉及湖南、河南、江西、辽宁等多个省份,其中以湖南省省内生源为主,基本覆盖了省内具有体育学招生资格的高校,如湘南学院、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湖南文理学院等。体育专业学生16人,跨专业学生5人。

(三)研究生导师情况

2023年度,学位点校内导师12人,教授4人,博士学历10人,涵盖了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为研究生提供了更为广泛的学术资源和实践机会,有力地支持了他们的学术研究和专业发展。

二、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本学位点高度重视研究生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设研究生专职辅导员1人。通过组织理论学习、专题党课、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不断加强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和理论水平。组织研究生观看红色影视作品,开展“党员先锋行,体育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党员研究生利用专业技能为社区居民提供体质测试和科学健身指导。

三、培养过程

制度建设与条件保障

1.制度框架搭建

本学位点参照国务院学位办、湖南省教育厅及衡阳师范学院研究生处相关标准,初步制定了涵盖招生、培养、学位授予等环节的研究生管理规章制度10项,确保培养工作有章可循。

2023年按学校总体部署制定本学位授权点培养方案,并在具体教育过程中严格落实培养方案,强化培养过程的科学性与规范性。

2.硬件设施建设

2023年度重点完成了研究生专用教室、研究生研讨室的建设与装备,显著改善了研究生学习与交流的物理空间。同时,启动了专业图书资料室与数据库的扩容工作,新增体育类专业期刊15种,保障师生的科研信息需求。学校投入110万元用于升级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设备,为研究生开展创新性研究提供了坚实基础。

3.导师队伍初建

严格按照《衡阳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管理办法》遴选程序,完成了首批12名硕士生导师的聘任工作,并为新聘导师组织了岗前培训,学习相关文件,明确了导师职责与指导要求。

4.实践基地建设

围绕三大培养方向,学位点与湖南省环境生物学院、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对接体育教学方向,服务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实践),衡山县第二中学、衡山县岳云中学(对接体育教学方向,支撑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与师资实践)、郴州市盛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湖南省水上运动管理中心(对接运动训练方向,助力青少年体育训练与专项技能提升)、湖南君盛达体育有限公司(对接竞赛组织方向,服务地方体育赛事策划与运营)8家单位建立校级实践合作关系,实现培养方向与实践场景的精准匹配。

课程建设

本学位点紧密围绕“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的核心目标,构建了科学、系统、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并建立了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与持续改进机制,确保课程教学高质量运行。

1.课程体系结构主讲教师

本学位点的课程体系遵循“厚基础、强应用、显特色”的原则,面向全体研究生,高质量开设《体育原理》、《运动训练竞赛学》等5门专业必修理论课,由一支职称、学历、学缘结构合理,且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团队承担,确保学时、学分足额到位。针对体育专业研究生思维活跃、实践性强的特点,积极探索思政课教学改革。采用 “专题研讨+案例教学+实践体验” 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2.课程教学质量与持续改进机制

为确保教学质量,本学位点建立了“评价-反馈-改进”闭环的持续改进机制。多元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学生网上评教:期末,全体研究生通过教务系统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态度、内容、方法及效果进行匿名评价。教学督导随堂听课:由学院资深教授组成的教学督导组,定期进行随堂听课,并对课堂教学进行诊断性评价与指导,学院领导不定期巡查课堂,共同保障教学秩序与质量。2023年度、院督导听课5次,效果良好。教学反思与持续改进机制:学期开始前及期末分方向召开教学工作会议,集体备课,集中讨论教学方法。重点加强对年轻博士的传帮带。

3.教材建设情况

本学位点在教材选用与建设上坚持“优选经典与自主开发相结合”的原则。优先选用国家级规划教材、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以及近三年出版的高水平新教材,确保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与规范性。鼓励教师结合科研成果、地方特色与实践经验,编写适用于本学位点人才培养的特色教材与讲义。

学术交流

2023年,本学位点围绕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研究生高质量培养问题,举办了体育科学学院学术论坛,邀请南京体育学院、首都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等体育领域专家线下讲座8场,要求全体导师、研究生参加,并根据《衡阳师范学院体育科学学院关于研究生参加学术讲座的暂行管理办法》完成登记。

培养成效

2023年度首届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完成学位必修课程(含公共课和专业课程)7门,成绩优异。本学位点要求研究生紧密结合体育学科领域的现实问题在导师指导下做好选题工作。

学位点教师教学科研成果

2023年度,学位点导师发表学术论文19篇,CSSCI/SCI论文8篇,立项科研项目8项(省部级7项),专著2部,国家发明专利1项。获2023年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比赛一等奖1人。

、学位授权点建设存在的问题

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有待提升

本学位点通过举办学术报告、组织师生参加各类学术会议等途径,持续拓展师生的科研视野,提升科研素养。但总体来看,具有重要理论价值或实践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仍然偏少。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立项数量有限,高水平论文(如CSSCI、SCI收录)发表比例不高,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科研成果奖等方面尚未实现突破。

师资结构有待优化

目前,学位点导师队伍中正高级职称教师仅有4人,占比偏低,学科带头人数量不足,难以形成有效的学术引领和团队带动效应,影响了师资队伍的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师资结构的不均衡,直接限制了高水平科研项目的申报与实施,也制约了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高水平实践平台建设有待突破

尽管本学位点已与多家单位建立了实践教学合作关系,但实践平台整体层次不高,缺乏省级及以上级别的示范性实践基地。现有平台在资源共享、协同育人、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功能尚未充分发挥,与行业领先单位的深度合作机制仍需加强。实践教学体系与产业实际需求的对接精度不足,影响了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系统培养。平台建设的滞后,也成为制约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特色形成的重要因素。

、下一年度建设计划

针对本学位点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下一年度将重点实施以下三大攻坚计划,推动学位点内涵建设与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科研成果培育

围绕“民族传统体育”“青少年体质健康”等特色方向组建跨学科攻关团队,建立“首席专家+青年骨干”的协同机制,重点培育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加强与地方体育局、重点企业的科研合作,推动横向课题落地与成果转化,力争实现专利转化或政策采纳案例2-3项。

(二)师资结构优化与能力提升

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1-2名具有较高学术影响力的教授或青年博士,实施“青年教师卓越计划”,通过导师结对、学术休假、项目倾斜等方式支持副教授晋升教授;组织教学科研能力培训不少于4次,提升整体师资水平。完善导师动态考核与退出机制,推动“双师型”导师比例提升至40%,鼓励行业导师深度参与课程建设与论文指导。

(三)高水平实践平台建设

重点培育1-2个校级实践基地,联合湖南省体育科学研究所、知名体育企业共同申报省级研究生培养创新实践基地。制定《实践平台质量评估办法》,实行年度考核与动态调整,对成效显著的平台予以经费倾斜,推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平台生态。

2023年度,衡阳师范学院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各项建设工作稳步推进,未来,本学位点将继续坚持特色发展道路,深化内涵建设,不断提升培养质量,为体育强国和教育强省战略贡献更多“衡师力量”。

Copyright© 2021 衡阳师范学院体育科学学院.
地址:衡阳市珠晖区衡花路16号   邮编:421002